“旷野”对当代人来说,
早已不是一句遥远的展望。
有数据显示,
已经有17.5%的年轻人
在尝试传统行业以外的新职业,
58.5%的年轻人对新职业抱有强烈兴趣。
(数据来源:《2023年新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》)
1999年出生的程弈人,
曾经有过非常漂亮的履历:
在香港科技大学念计算机和商科的双学位
去斯坦福交换,在顶级投行实习……
但2022年年初,他选择休学创业,
开始做一档直播节目,
对谈了超过100位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,
并搭建了一个专注新兴行业的青年人职业发展平台。
▲ 99年出生的程弈人
魔术策划师、押花师、高报师、整合疗愈师……
这些对大多数人陌生的职业,
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
在“打工”以外的新出路。
“在传统轨道之外,
或许有更加丰盛的人生。”
我们跟程弈人聊了聊
他听过的新职人故事,和他的观察。
以下是他的自述:
▲ 木艺手作人作品
2022年初开始,我采访了100多位从事新职业的职人。
在我的定义里,新职业就是跳脱出传统职业路径,“基于新人群的新需求,在未来有发展趋势”的职业。
比如拆书师(把书本拆解成重要信息和段落,常见于有声书的市场)、押花师(用大自然中现成的花材,加工成艺术作品)、芳香疗愈师(用精油等进行按摩舒缓,达到疗愈目的)、照片疗法教练(通过一些图片工具,使人进行一些内在探索)等等等等。
以下是我采访过的职业名录:
⼼理咨询师、花艺师、瑜伽⽼师、绘本阅读指导师、家庭摄影师、⽣涯规划师、营养师、保险经纪⼈、⼉童瑜伽⽼师、颂钵疗愈师、⾃然教育指导师、整理收纳师、塔罗师、芳疗师、调⾹师、海娜师、制⾹师、玛雅天赋解读师、汉服设计师、⼉童派对策划师、⾮遗⽂化讲师、形象管理师、穿戴甲美甲师、西塔疗愈师、对外汉语⽼师、奢侈品鉴定师、唐卡画师、⾃由撰稿⼈、宠物摄影师、花卉粘⼟⼿作⼈、⼉童剧游作者、书店主理⼈、⾃由插画师、策展⼈、营地导师、知识可视化设计师、占星师、艺术疗愈师、中医师、催眠师、宠托师、亲⼦活动策划师、有声书主播、⾳乐治疗师、旅⾏规划师、农场运营⼈、纪录⽚导演、舞室主理⼈、婚礼策划师、画室主理⼈、脱⼝秀演员、戏剧疗愈师、宠物殡葬师、⾔语康复师、装置艺术家、宠物美容师、养⽼院运营、⼈⽣教练、⽣命数字解读师、陪诊师、动物沟通师、拆书师、绿植主理⼈、⺠宿主理⼈、瑜伽疗愈师、⽂创主理⼈、⾼端家教、宠物创业顾问、倾听师、⼊殓师、剧本杀作者、⽊艺⼿作⼈、⼼灵⾳乐⼈、玩具设计师、少⼉⼝才⽼师、花道疗愈师、芳⾹疗愈师、⼿作创业顾问、剧照摄影师、婴⼉睡眠咨询师、⾼报师、独⽴律师、跨境电商创始⼈、作词⼈、艺⼈经纪⼈、新型红娘、森林疗养师、⽓球⼿作摊、AI设计师、舞动治疗师、押花师、相声演员、⼉童戏剧教育⽼师、婚礼主持⼈、照⽚疗法教练、养⽼护理员、婚礼管家、电竞指导员、旅行咖啡师、香气手作人。
▲ 押花师作品
我采访的100多人中,90%以上的受访职⼈,都不是对口专业出身,大多有在体制内、互联⽹、⼴告等主流就业⽅向从业的经验。
转型后,⼀个⼈就是⼀家公司,以兴趣起家,慢慢发展成⼀份赚钱的副业,再根据个⼈情况选择全职all in。
▲ 来源网络,与文中人物无关
这件事情我已经想做很久了。在香港科技大学念书的时候,我分别在投资、咨询、互联网三个领域的头部机构做过实习。但后来我发现,身边的那些同事,即使已经在事业上做到很高的岗位,仍然很迷茫和困惑。光鲜表面下,我看到更多的是他们的疲惫。
所以我就休学了,找到了那些走上不一样轨道的人,把和他们的对话做成了一档直播节目。
▲ 来源网络,与文中人物无关
都有哪些人,在尝试新的职业呢?
一种可能是30+、35+岁的人群,有看起来很稳定、很体面的工作,但上升渠道已经非常有限,他们想找的是一个“天命职业”。
比如在成为⽺⽑毡⼿作⼈之前,颜颜在央企⼯作。
在全职做新型红娘之前,⽉亮在投⾏⼯作,因为更喜欢撮合⾝边⼈在⼀起,选择了辞职,为⼀⼆线城市的优质男⼥⻘年提供相亲服务,服务的客单价最低也有7000元。
▲ 来源网络,与文中人物无关
还有一个在大厂做市场的女生安安,她在接近30岁的时候怀孕、生子,同时遇上疫情、前面还有互联网大厂的“35岁危机”,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,让她对自己当时的工作前景非常不看好。
她就开始一边带孩子,一边自学心理咨询。一开始是在朋友圈接一些公益的咨询个案,后来慢慢开始收费, 最近⼀次和她沟通,她和我说,现在单⼦每天已经接不过来了,在考虑做⾃⼰的知识付费产品。
她说自己从小就对心理学有兴趣,但是因为父母、老师不看好就业,大学没有填报相关的志愿,于是学了不喜欢的专业、做了不喜欢的工作,直到一个时间点,才终于决定回到自己初心的轨道上来。
▲ 选择了养老行业的年轻女孩雪艳
还有一种,是在技能、学历等方面并不占优势的人。
我曾经访问过一个在成都的女孩雪艳,她就是普通的专科毕业,在主流的职场上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。
所以她进入了门槛相对较低的养老行业,从一线护理员做起,现在在探索一些更新的养老模式,比如上门养老。数据显示90%的老人都会在家养老,只有很小一部分会住进养老院。上门养老就是去到老人家里,为他们洗澡、理发、测血压、修剪指甲等等。相比起在养老院工作,也会更加有灵活性。
目前,她也已经搭建了自己的团队,累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。
她说她曾经上门服务过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,老人连子女的名字都不记得了,却能清楚地记住她是谁。“你所服务的⽼⼈,他们会⽤特别的⽅式去认可你的服务,⽐如说⼀个微笑、⼀个⼤拇指,⼀个点头,每每看到这些,会觉得⾃⼰每天的⼯作都是值得的。”
▲ 俊凯因为不适应职场氛围,选择成为宠物寄养主
再有一种,就是性格本身不太适合职场的。
我有和一个男生俊凯聊过,他从小深受家庭暴力的困扰,整个童年都很痛苦,长大后患有双向情感障碍。他起初在一家新媒体公司里当剪辑,但是因为本身情绪的问题,在一个商业的环境里,他可以说是完全待不下去。
因为他曾经有剪辑的技能,对影像都还算比较有感觉,就转行做摄影师。再后来,他拍摄的小动物的视频、照片传上网络,反响很好,他就开始转型成为一位宠物寄养师。
在大城市,很多年轻人如果出差、旅行,需要人帮忙照顾宠物,一个晚上的收费在100-200元不等,“宠物寄养”算是一个有很大需求的市场。
而俊凯本人,做这份工作几乎不需要和人打太多的交道。除了和客人必要的沟通之外,他只需要和宠物们待在一起,照顾好他们就可以了。对于之前深受职场人际交往之苦的他来说,算得上是得心应手。
▲ 工业园区的夜晚,“打工人”们灯火通明地加班
说回做这件事的契机,我在不同行业做过实习,以咨询行业为例,当时的工作节奏是从早上9:00,一般都会干到晚上10:00,有时候会晚到12:00,风雨无阻。周末不需要去公司,但要需要待命,随时可能会有一些事务要处理。
我当时的大领导是一位爸爸,他说自己一年能回家陪伴小孩的时间都几乎挤不出多少。而且这份工作已经无法让他再有更多成长,我们每天就是搬运二手资料,做成ppt交付给客户,却并不产出真正落到实处的内容。至少有两位已经做到高层的同事和我说过,他们是在一场大病之后,意识到这样的工作并非长久之计。
▲ 来源网络,与文中人物无关
我问过他们,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,他们向往的工作是什么?答案五花八门,有想做剧本杀编剧的、有想做自由撰稿人的,还有人想开一家海边的冲浪馆。就是没有人回答我说,想去什么大型厂商工作。
但这种情况下,真正完成转型的很少,很多人会无法放下很多包袱:我有这样好的学历、在门槛最高的企业就职,我要如何解释自己对于主流轨道的背离呢?
对于这样的人来说,可能某个时刻的心念一动才是转型的契机。
▲ 酸草放弃体面工作,选择成为森林疗愈师
我采访过一位外界眼中的“精英人士”酸草。她当时是四十多岁,已经在一家汽车杂志做到主编的位置,待遇优厚。但她一直觉得这不是他真正想做的,在心态摇摆了几年以后,她决定放弃当时的工作。
是什么令她最后决定转业的?听起来好像有点玄,有一次在公交站等车时,她突然觉得,当下的生活实在不是自己想要的。她真正想做的工作是一个森林疗愈师,就是带大家走入到森林里面,用脚去感受柔软的泥土,呼吸树木的气味,疗愈自己的心灵。
▲ 一条曾报道的爱上抱树的女孩绿子,
越来越流行的“抱树”,也是森林疗愈的一种形式
而且酸草有很幸运的地方,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喜欢大自然,之前的工作曾经和一些艺术家的机构有合作,获得了很多业内的可靠的信息,所以她的转业也相对来说是很顺利的。
现在酸草做森林疗愈师,收入其实是大不如前,每接一场活动可能也就1000多元的收入,她也比较随性,一周就按心情接个四五场。但是明显感觉到,她现在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“本自具足”的个体,在情绪上也很安宁、平和。
在我采访的职人中,大多数都是已经有一份工作,但要“寻找天命职业”的。毕竟转型需要时间、需要试错,如果只是为了多一份收入,可能不愿意付出这种心力。
▲ 工业园区,灯火通明加班的人们
转型时,大家会有思维惯性,觉得我最好是报一个班,然后上课学东西,然后最好能直接推荐就业。
但是在新兴职业领域里面,没有那么多资质齐全的学习班,也没有那么多就业的岗位——或是不太会以“公司招聘”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。
找个班上、找个公司来支付自己工资、为自己兜底,是很多人最优先考虑的路径。但进入新的行业,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想办法的。
在我访问的100多名职人里,他们的成功往往有两个共性。第一点是他们的能量很足,还有一点是他们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遇到困难,就解决。
▲ 食品造型师
比如我曾经对谈过的一位食品造型师,你看到麦当劳广告里美丽精致的汉堡造型,都是经过非常严格的设计和摆放的,这就是食品造型师的工作。大部分广告公司都没有这样的工作,所以当市场有需求,一般都是请外国的从业者专门来拍摄。
这位食品造型师他本来自己开了一家餐厅,是个喜欢烹饪的厨师,也很擅长摆盘造型。但是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到重创,他就自己想办法,开始把摆盘造型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,转行成为了食品造型师,一个月的收入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四五万。
▲ 音声疗愈师、助眠疗愈师
归纳总结了我对谈过的一百多个职业,我发现疗愈行业算是一个很大、也很热门的分类。
有趣的是,很多人先是因为自己遇到一些情绪上的问题,从被疗愈的受众,转换方向成为一个疗愈从业者。
▲ 自然教育老师
还有素质教育行业,因为现在中产家庭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以外的能力和眼界。所以像儿童自然教育、戏剧教育等,也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方向。
我自己的看法,现在的工作制度很快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▲ Office365里嵌入ChatGPT,能自动生成简报、表格
现在很多人都担心ChatGPT、AI人工智能等科技会取代自己的工作,也确实已经有人的工作受到了影响。在我看来,当你的工作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评判标准,当你的工作只是执行、而不是寻找解决方案的话(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有大量这样的工作),那么确实很容易被人工智能理解和取代。
但是像咨询、教育、疗愈、养老等等偏向于服务属性的工作,很难完全被取代,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、经验的增加而越来越吃香。
我想,未来的公司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固定的、全职的工作。这一代的年轻人也更勇于say no,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。许多初创企业现在都允许远程办公,数字游民遍布世界各个角落,这都是未来可以预见的趋势。
我认为传统的职业规划是有局限性的,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比你还了解你自己,只有你自己能给你答案。在我采访过的职人里,他们转型的原因、契机、方法、结果千人千面,没有一个人能够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但是根据访谈所得,我觉得确实有一些建议。
⾸先,留⾜时间让⾃⼰探索,因为“热爱”真的很重要。
80%以上我采访过的职⼈都表⽰,作为⼩⽩⼊⾏,前期最好有3-6个⽉的时间,让⾃⼰没有收⼊预期。在⽅向不明确的情况下,不要裸辞,当有物质压⼒的时候,⼈会不⾃觉地产⽣焦虑感,导致决策变形。
▲ 95后宠物入殓师
当你决定要做一份新职业的时候,我一般会讲有四步:
第一步是调研,你肯定要先了解一些职业,他的工作内容是什么,收入情况是怎么样的,这个是帮助你去做初步判断的。
第二步是链接,你要去找到一个业内的人去问问题,比如说我在5线城市,我能不能做宠物殡葬行业?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,业内的信息往往会更加可靠。
第三步叫是实践,比如说你给一个疗愈老师做助理,或者去一个研学机构做助教,一方面能帮助你学习技能,另外一方面去感受自己到底喜不喜欢,适不适合,便于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最后一步是投入。在我访谈的新兴职业领域⾥,团队组成⾮常简单,分为“专家”和“操盘⼿”两种⻆⾊。专家拥有专业技能,能解决客⼾的需求。操盘⼿,能通过各种⽅式获取客⼾,实现商业闭环。
▲ 90后助浴师
前面提到的从事上门养老行业的女孩,最开始是专家类型,当已经熟练掌握了一门技能后,开始发展自己的队伍。如果你不具备一门技能,但更擅长销售、运营,则可以寻找一个“专家”和他搭档。
我们每⼀个⼈,只需要按以下⽅式做⼀段⾃我介绍,就可以发现⾃⼰那超出80%⼤众的专家标签:
“我⼤学学的是xxx(专业技能),过去做了xx⾏业的xx⼯作(⼯作技能)。”
“我会使⽤xxx⼯具(⼯具技能),对xxx类型的⼯作⽐较有经验(经验型软素质),⾃⼰⽐较愿意尝试xx类型的⼯作(意愿型软素质)”
以上每⼀个带括号的专家标签,都可以设计相对应的技能服务、知识课程、咨询服务产品。
我也遇到过很多陷入一种“习得性无助”的人,他们会觉得生活已经非常非常疲惫,时间被工作、生活的琐事切割成碎片,难以打起精神或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些一二三四的步骤。
其实我个人会认为时间总是有的,但大部分伙伴,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可能无法改变的原因,是习惯性地觉得自己不行。这可能和很多人从小在打压式的环境下成长有关。不行动的原因,其实是怀疑自己的能力,害怕自己会失败。
我的建议就是要进入一个好的圈子,有一些伙伴一起去做出这样的改变。比如我曾经访问过一个冥想疗愈师,有一个会摄影的男生想要转业,就去当这位疗愈师的社群助理,他们同时还可以交换技能,互相帮助对方开拓新的道路。身边有这样的氛围,行动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。
更重要的是,可以养成一些每天的习惯,比如每天早上可以给自己定三个当天立马能完成目标,晚上的时候去感恩三件今天遇到的比较好的一些事情,哪怕是门前保安为你开了一个门也可以,每天持续的话,会对于每天的生活更有动力和更有感激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一条”(ID:yitiaotv),作者:搜索下载一条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文章评论